多读社会这本书,你才能通人性

多读社会这本书,你才能通人性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董Y辉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他说:

书可以使我们通人性。

能使我们有更大的理解能力,更大的包容能力。

能让我们理解每一个人的苦,于是我们就会有更大的精神接受力。

但分享哥认为,读书让我们通人性,更重要的是多读社会这本书,而不是书店的那些书。

只有多读社会这本书,你才能通人性,你才能明白:

一、人并不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

古话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相信很多读者也认为人一定是趋利避害的,但真相却是,人性不是追求利益,而是追求快乐。

所以很多明明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我们却并不喜欢做。

比如看各种思想深厚的演讲和纪录片、学习各种专业的事情、坚持锻炼身体、早睡早起等等。

这些事明明对我们很有利的,但我们偏偏不愿意去做,为什么?

因为做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快乐,甚至还很痛苦。

因为人性也不是在逃避害,而是逃避痛苦。

因为在现实中,很多对我长远而言非常有害的东西,我们不仅不逃避,反而是趋之若鹜,比如熬夜、暴饮暴食、沉迷于游戏、烟酒上瘾等等。

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些东西对自己有害,但还是乐此不疲。

这个时候,你才明白,其实我们人不是在规避有害的东西,而是在逃避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东西。

二、人性的本质是灰度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性本善,也没有什么人性本恶。

这是儒家和法家向我们每个人传递了2000年的谎言。

真实的人性是黑白相间,是灰色的,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天使的光明面和魔鬼的阴暗面。

一个人可以在某些时候表现得极度善良,也可以在某个时刻极度邪恶。

就好像在写作这件事上,这么多年来分享哥深有体会。

没有永远喜欢你的读者,有些读者可能会今天因为你的某一篇文章说中他的心声而为你欢呼喝彩,更有可能明天因为你某句话玻璃心而对你破口大骂。

盛世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乱世时毫无底线,互相伤害的其实是同一群人。

一个人是邪恶还是善良,是自私自利还是铁肩担重任,除了自身觉悟之外,更多取决于社会现实的博弈环境。

三、相信感觉的人常常被认为很肤浅,可真相是人就是一种感觉的动物。

最能驱动人的就是他们身上体会到的感觉,感觉的背后是生理激素。

比如很多人达成目标后感到很快乐,却不知这是多巴胺在分泌。

让一个人在扮演某个社会角色时充满干劲和激情的,正是血清素的缘故。

而能够让我们忍受无聊和痛苦,一直坚持运动或学习的是内啡肽。

让我们心生怜悯和慈悲的是催产素。

让我们产生冲动的是肾上腺素,让我们对异性迷之向往的是荷尔蒙。

我们一系列的行为的背后都是感觉在推动的,所以感觉并不肤浅,它甚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人性。

谁能驾驭自己的感觉,控制自己的感觉,谁就能成为人中龙凤。

分享哥再说一句非常值钱的话:谁能利用人的感觉,挑拨别人的感觉,谁就能赚到金钱。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那些十万阅读以上的文章,哪一篇不是利用了人的感觉,挑拨了别人的感觉,让别人开心、让别人伤心,让别人冲动愤怒。

四、人性有时看起来比较丑陋,其中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的生物反馈机制。

我们都追求正反馈的快乐,逃避负反馈的痛苦,

所以才会喜新厌旧,捧高踩低,爱占小便宜,贪得无厌,容易被别人预期管理、操纵心理等等。

喜新厌旧,是因为我们对早就记录在自己脑海中的东西失去了兴奋感。

一首歌听久了,一道菜吃久了,与一个人相处久了,我们就会失去原先的那种欣喜感和美感。

取而代之的是乏味和厌倦,这就是审美疲劳和结婚后七年之痒的的根源。

捧高踩低的人,自己内心就是认同高厌恶低。

当他们内心形成了这样一套价值标准之后,他们就会投射在别人身上。

哪怕捧高踩低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但是他们还是会那样做。

因为他们这种价值观已经深入骨髓了,所以就会不自觉的外化出来。

喜欢占便宜是因为每当我们获得一个原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时,预期会被压得比较低。

而当获得这个东西时,结果和预期的差值就会比较大,我们的兴奋值会更高。

就像曹操为什么喜欢别人的老婆,那是因为拥有别人老婆时,他会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以他当时的权势,要什么美女得不到,他曹某人主要是喜欢那种占便宜的感觉。

占便宜心理也经常被商家拿捏。消费者不是喜欢占便宜的感觉吗?

总想在商家那里多拿点小礼物,能多压低一点价格,他们就会开心一整天。

于是商家的营销就干脆给你点小便宜占,还会配合消费者把戏演得很逼真,让他们真有一种占到便宜的感觉。

你以为占到了便宜,殊不知后面会有一大堆捆绑消费等着你。

相反,那些明码标价很贵的东西,往往不会有捆绑消费、二次收费。

人类贪婪的根源是因为我们每一个时刻的快乐都源自于预期和结果的差值。

这就是人性的公式,结果等于预期。

我们仅仅是感到满意,只有下一次获得的奖励总是比上一次更高时,我们才会感到更加的兴奋。

为了维持这种兴奋,于是人们得到时还想要更多,于是就表现出来的就一种贪婪的状态。

五、人并没有什么单纯的本性

古人常说本性难移,可真相是人并没有什么单纯的本性。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是由三种底色拼凑出来的,他们分别是动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神性。

其中动物属性赋予我们各种吃喝拉撒睡、饮食男女等生理本能的欲望。

社会属性让人们产生两种倾向。

第一,让我们成为圈子的动物。

我们都喜欢找自己的组织或部落,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比如很多人拼命想挤进去上流圈子,跨越阶层去成为人上人,不然就不会有那人情世故的文章出现了。

第二,我们成为要面子的动物。

你看大家买房买车,吃床住行用各种高档品牌,不一定是高档的真的质量更好,但一定是因为高档的更有面。

而我们起早贪黑,呕心沥血,不辞辛劳,追求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甚至是族谱单开一页,这是为了什么?

无非还是别人对自我自尊的认同而已,大白话就要脸要面子。

不只是女人慕强,男人也慕强。

女人慕强是因为基因里面有这道程序,他们愿意给强者更高匹配权。

男性慕强不仅仅是因为原始部落里训练出来的服从性。

更是因为强者能影响资源的流向,影响机会的分配,影响自身的利益。

多读多听多看这本书,你会对人性有不一样的见解,更愿意靠近强者,学习强者,最后成为强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2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