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开发的软件是什么?

世界上最难开发的软件是什么?

上次我在《如果看不清形势,就只能任人宰割》这篇文章里提到一个观点:所谓的关稅战和贸战,压根就影响不到纳指(长期来看)。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纳指里面的很多公司、很多产品具有唯一性、唯二性,用户规模高达几十亿。
就是说,他们在某些领域掌握着绝对的垄断地位,外人无法染指、无法模仿,只能从他们那里购买。
他们想卡谁的脖子就卡谁的脖子。
比如,纳指排在前面的公司有: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纳指排名基本上也就是市值排名)。
这些公司里面,有的做硬件,有的做软件,有的软硬兼施。
英伟达主要做显卡、芯片这些硬件,只要你是游戏玩家,或者你是做3D渲染的用户,你肯定绕不开高端的英伟达显卡。
微软主要做Windows系统,还有自家的Office软件、Bing搜索引擎等等,用户几十亿。
苹果就厉害了,人家是软硬兼施,不仅做电脑、手机,还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且人家在收割“苹果税”的时候丝毫不手软。
我刚刚查了一下数据,英伟达、微软和苹果的市值都要接近3万亿美元了。
那么问题来了,谷歌凭什么也能跟上面这些大公司平起平坐?谷歌不是被白度挤走的那个落魄的公司吗?
其实,谷歌是妥妥的科技互联网巨头,苹果和微软见了也要喊一声大哥。
谷歌有的可不仅仅是top 1搜索引擎,他还拥有安卓系统、YouTube、浏览器内核等行业内top 1的大杀器。
安卓系统就不用多说了,现在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不是iOS就是Android,用户几十亿。
在广告方面,谷歌搜索引擎和YouTube带来的广告收入,占全球数字广告的30%。
我知道很多人都无法访问谷歌和YouTube,不了解这些东西。
其实,世界上90%的囯家都使用这两个产品。
YouTube用户现在接近30亿了,而且他跟忧酷、斗音这些视频网站有本质区别。
YouTube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用户着想,想尽一切办法把利润分给创作者(大概是五五分成)。
比如,你在YouTube上传了一条视频,有1万的播放量,那么带来的广告收益是20美元(平均值),平台会把10美元直接打到你的账户上。
全球能实现这种收益的网站,独此一家。
结果就是,全球的自媒体人都会非常用心地拍视频、制作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
一方面能给大众传播优秀的内容,另一方面自己也能赚得盆满钵满,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分享哥自己看纪录片都是去YouTube,一方面是内容全面、精良,另一方面是因为开放、包容。
比如,在上面不仅可以学习外语、科技、心理、哲学,还可以观看所有禁忌的科普、历史或者行业内幕。
开放程度和丰富程度是斗音的1万倍。
最后,我再跟大家介绍一下谷歌的最后一个杀器,那就是浏览器内核,这也是世界上最难开发的软件。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浏览器,用的基本上都是谷歌的Chromium(Blink)内核。
比如,Chrome、Edge、Opera、Q.Q、白.度、3.6.0、U.C、搜.狗、猎.豹……这些浏览器用的都是人家的内核。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浏览器就不能研发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吗?非要用人家的,关键时刻人家想卡脖子就卡脖子。
其实,他们也都想开发自研的浏览器内核,但是这玩意就像操作系统、芯片、发动机一样,并不是有资金、有人才就能研发出来的。
因为浏览器开发的难度不仅在于技术,更重要的是兼容性、适配性、安全性、易用性、流畅度、能耗等等。
你打开浏览器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搜索框,但是背后的技术可能你几十年都突破不了,所以最后只能套壳用人家的。
(印度的AI工具基本上也都是套壳)
最后,我想再夸夸苹果,因为苹果总是能独树一帜,不走寻常路。
就拿浏览器来说,我MacBook电脑里装了4个浏览器,分别是Edge、Opera、FireFox和Safari(苹果自带的浏览器)。
前3个“外来”的浏览器,体积基本都在500MB-1G左右,但是你知道Safari的体积是多大吗?
14MB。
关键是,这个浏览器用起来非常流畅、非常顺手,我现在写公众号使用的浏览器就是Safari,我日常使用最多的也是它。
MacBook Air为什么开很多软件也不发热、无噪音、非常流畅?
除了他自研的M芯片之外,软件的研发和适配也是一流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7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