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奇到免疫,我们已经不需要双十一了

从惊奇到免疫,我们已经不需要双十一了

曾几何时,躺在购物车里的商品,在商家悄然抬高的价格之下,等待双十一的折扣降临,我才恍然大悟,双十一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这不过是商家的数字游戏,空洞无味,舍弃可惜。它已由消费者的狂欢沦为商家的算计,使人在犹豫不决中,徒耗时间和精力。

图片[1]-从惊奇到免疫,我们已经不需要双十一了-爱分享导航

对双十一的免疫,源于对其深深的失望。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还对双十一抱有期待,那只会再次体验童话中的“狼来了”的故事,那种被欺骗的失落感,消耗了我们仅存的耐心。每年此时,电商人如打了鸡血般,誓要不眠不休血战到底,运营高手们疯狂头脑风暴,咬文嚼字改了千遍方案后,给商品扣上大幌子登台表演,唯独想让消费者在屏幕前迷失,不停地点击、购买。

我们是否还记得双十一的初心?十几年前,电商只是少数人的体验,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双十一应运而生。那时的它,简单直接,商品打五折销售,吸引了无数人的参与,每年双十一的商家和消费者都在高速增长。短短几年时间,双十一就成为了中国电商行业最重要的营销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十一的光环逐渐褪色。平台坐拥海量商家和用户后,简单的打折让利被更复杂的活动方式取代。限时折扣、秒杀、满减、津贴、优惠券、红包、预售、定金、尾款、团购、返场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疲惫不堪。在复杂规则和超长战线的拉扯下,消费者与商家和平台相互周旋,疲惫不堪。

图片[2]-从惊奇到免疫,我们已经不需要双十一了-爱分享导航

在这种情况下,信任开始消失。消费者开始怀疑双十一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平台和商家的中心也从消费者转向了自身。双十一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知名度和获取新用户,但当网络用户增长见顶,拉新成本持续攀升时,电商平台为了赚取利润,只能开发更多的广告位,从商家身上多薅一些。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平台的战略调整,也是电商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重构消费者对双十一的期待值,电商平台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倾听真实的意见反馈,并作出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双十一购物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消费者重新拥抱这个节日,让电商行业得以持续发展。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透明、公平、真实的双十一购物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9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