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达摩院量子计算项目停摆背后的真相

马云达摩院量子计算项目停摆背后的真相

最近传来消息,马云创办的达摩院宣布终止了量子计算项目,原因竟是因为经费紧缺。这一决定不仅导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的解散,还将所有设备慷慨地赠予了浙江大学。

图片[1]-马云达摩院量子计算项目停摆背后的真相-爱分享导航

达摩院的量子实验室一度聚集了30名研究员,这群科学家的人均年薪高达200万,总薪资支出更是高达6000万,而算力方面则依赖于阿里云。考虑到其它支出,这个项目的总投入竟然高达数亿。

同时谷歌宣布已经成功实现了量子霸权。对比之下达摩院的量子计算项目似乎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果,或者说根本无法见到明显的盈利前景,因此做出了如此料的决定。八年的投资换来的只是这样的结局,令人不禁唏嘘。

回溯到八年前,阿里曾不遗余力地从美国挖来了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施尧耘,后者还介绍了他的北大校友、D-Wave公司的邓纯青。当初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回国,希望能在国内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引领行业的变革。然而随着马云的离开,四年后一切变得黯然失色。

马云离开后,阿里整体氛围似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公益项目的推动不如以往积极。再加上此前因违规被罚款,市值大幅缩水至原先的五分之一,这一系列事件使得阿里自身陷入困境,只好放弃了一些长期投资,比如“达摩院量子实验室”。

如今的阿里已经完成了向以盈利为主导的企业的彻底转型,对股东负有更多责任。这似乎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进行研发、进行科技投入风险大,而收益却相对较小。对比外卖、售卖菜品、预制菜等业务风险较小,回报快,套现速度也较快。

每一次的尝试都可能带来风险,但在追求技术突破的道路上,总会有坎坷。或许这次的挫折能够成为未来的契机,引领阿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期待马云及阿里未来能够迎来新的辉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1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