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率下降,很多人说,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追求独立。还有专家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真相是这样吗?
![图片[1]-结婚率下降背后的社会现象-爱分享导航](https://www.afx5.cn/wp-content/uploads/2024/03/20240305151445420-150358.png)
当然他们说的我不否认,但他们都没有讲到点子上,或者说没有把它讲透,而是故意在模糊焦点,转移矛盾。根据民政局统计的数据,去年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为763.6万对,比2022年增加了80万对,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但对比2013年的1346万对,仍是几乎腰斩。短短的10年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其实结婚率的下降,这是贫富差距造成的性资源掠夺带来的结果,而这场掠夺现在仍然在蔓延。适婚年龄的普通男人在求偶这件事上,未来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了。那些专家们敢这么说吗?咱们是和谐社会啊,我绝不是危言耸听。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个富二代交过10个女朋友,那么这10个女孩都有同一个开保时捷的富二代前男友。那么他们后来还看得上开大众的男人吗?不光是这样哦,这10个女孩还会有自己的朋友圈,那些身边的同性朋友也知道这个女孩有一个开保时捷的前男友,既然他可以,我跟他条件也差不多,我也可以。然后这些朋友们也会以这样的标准来找男朋友,同样看不上开大众的男人了。这样的想法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经过了病毒式的蔓延后,女孩们都觉得自己配得上一个开保时捷的男朋友,再次也得是个BBA吧。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女孩们找男朋友的标准有多夸张,这下知道这个根在哪了。请注意,我刚才举例子说,一个富二代交过10个女朋友,现实的世界里,这个数字会是10个吗?
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分析一组数字,为什么我们的结婚人数峰值在2013年,而从2014年开始就逐年下滑了?因为那一年,结婚人群的主体由80后逐渐开始过渡到90后了。我看到两个数据很有意思:80后婚前平均恋爱次数是3.274,而90后婚前平均恋爱次数不足两次。光从数字上看,难道90后还变得更保守了吗?当然不是,而是资源变得更加集中了。极少数人可能有10次甚至20次,那么大多数人就只会有一次,甚至0次喽。平均下来两次,大家细品吧。姑娘们只要谈过一个有钱的男友之后,就很难再把条件放得太低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现在的姑娘们,说到自己的择偶标准,开口就是月入5万,有房有车无贷款。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他们不了解现在社会实际情况吗?他们不是不了解,也许是我们自己不了解实际情况。要么是他们之前真的交过很有钱的男朋友,要么是跟他们条件差不多的闺蜜有这样的男朋友。我有我的标准,至于社会平均标准,那跟我有关系吗?与其降低标准,那还不如再等等,咱投入的叫做机会成本。你觉得他这样太不理性了,但站在他的角度,还真是理性的。
过去一个男人只要有劳动能力,有生育能力,就可以结婚,因为当时贫富差距不大。现在一个男人要结婚,不但要有劳动能力、生育能力,还要有稳定的高收入,还有厚实的家底,还要能提供情绪价值,还得有趣,性格合适,等等等等。表面上这是女性对婚姻的标准大大提高了,实际上根源是极少数的男性对大多数男性的掠夺。法律可以保护一夫一妻的制度,国家也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适当减小贫富差距,但面对这种隐形的掠夺,谁都没有办法。我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去抱怨。我今天只想给所有的兄弟们敲响一个警钟:这个世界本来就一直遵循着丛林法则,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你不成功,那就是失败。留给你的,不存在任何中间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