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的浪潮:当物质主义塑造了社会结构

利己主义的浪潮:当物质主义塑造了社会结构

全国范围内,大家一直倡导发展,这自然无可厚非。然而,这种发展主要是物质层面的。换言之,没有物质基础,人们将无立足之地,更不必提幸福指数。这最终迫使每个人都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将这种态度视为人生的主要价值观,并认为这是理性的体现。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从最初的物质追求到物质的不平等分配,再到为金钱付出一切,最终形成一个人际冷漠、财富地位极化的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性别差距日益加剧,富人趾高气昂,穷人卑微苦楚。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钱能买到一切,那么社会必然变成弱肉强食的场所。这种社会结构由1%的精英操控着99%的大众,铜臭味已远超过人情味。即使是尊贵的老教授也可能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这种行为常被批评为道德畸形和价值观扭曲。

在这样的社会中,强者无视弱者,一切看似华丽的使命之下,实则是捷径、垄断与伤害。富人只需维持现状,而穷人则难以改变命运。在这个“游乐场”中,胆大的人找寻刺激,胆小的人则感到痛苦无比。即使是优秀的个体,在这种被动和压抑的环境中,也会逐渐失去光彩。

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被动的人生毫无价值。我们的魅力、事业乃至未来,都源自于我们的主动性。如果不主动,虽不能说完全是废物,但肯定属于弱势群体。这种弱势并不可怕,但如果长时间无法改变,就会习惯性地接受被征服。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夫妻、朋友、同事还是上下级关系,都存在主次之分。我们要选择成为影响者,而不是被影响者。即使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失败,那也是自己选择的路,至少我们努力了。

因此,我们应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勇敢地面对生活,不依赖他人的鼓励或安慰。我们的人生是独立的,应自力更生。永远保持清醒,永远主动,永远反抗,永远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他人的善意。真正的善意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无条件的。

书上说,希望是火,失望是烟。我们的生活就是在点火与冒烟之间摇摆。我们要确保点燃的火焰永远大于被烧毁的速度,这就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8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