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焦虑的两个小方法

缓解焦虑的两个小方法

今天我听收音机,听到一个心理专家在聊疫情的影响,他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婴儿,尤其是最近3年出生的婴儿。

他们在与人互动、建立意识的这3年,看到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是戴着口罩的,这样他们可能会误以为,嘴是隐私部位。

这听起来像一个玩笑,但其实并不是玩笑,这对新生婴儿会造成多大的心理影响,得若干年后才能得出结论。

其实疫情对成年人的影响也很大。收入变低、被关在家里出不去这些都是表面的影响,更深层次的影响还是心理方面的。

长期的压抑、烦躁、焦虑,可能会让人患上抑郁症。

所以说,调节自己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该怎么调节?

多跟朋友沟通,多陪陪家人,如果可以的话,多出去走走,接触一下大自然。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方法。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缓解焦虑的思路:做减法,多观察自己内心的感受。

去年我把车卖了,因为我一年开的次数不多,一直停在车库里还怕没电了,停在地面上还担心日晒雨淋,每年还要做保养,还要续保险,下过雨之后还要洗车……

好不容易可以出小区了,开出去还要一直盯着前方,眼睛、脖子和腰都不舒服,到了目的地还要找车位、泊车……

总之呢,每一件跟开车相关的事情,我觉得都是一种负担,但是如果我打车或者坐地铁,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除了车之外,公司法人我也不做了,否则每个月都会有一堆破事:银行、工商、税务……

另外,我把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都处理了,家里空荡荡的,我觉得特别舒服。

我平时用的最多的手机是iPhone SE 二代,64G的,还有20多个G的剩余空间,因为我从来不囤积资料或者视频,手机里也没有多少APP. 而且我每个月都会清理一次手机垃圾,我觉得清理垃圾这个动作也能让我觉得很爽。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我从“断舍离”当中能获得非常轻松愉悦的感觉,能获得一股能量。这种感受,不是思考出来的,也不是算计出来的,而是亲自去做,然后切实感受到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让自己内心安宁的方法,但是这个得你自己去寻找,别人很难帮到你。

总之呢,当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觉得内心非常轻松,心情非常舒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悦感,这就说明你已经走在了“正道”上。

多做这样的事情,你一定不会焦虑,不会抑郁的。

我之前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他们有“森林浴”这个概念,就是全国有很多个供市民“放空”的小森林,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就近的一个小森林,然后去里面待一段时间,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放空自己的内心,忘掉烦恼。

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大自然,森林,湖泊,高山,沙漠……只要一置身其中,就会觉得特别舒服。

所以说,如果你也很焦虑,那么断舍离和接近大自然这两种方法你都可以试试,或者你可以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解压方式。

我最近还做了一件很绝的事:我把家里的宽带注销了。

我的自制力虽然还可以,但是如果家里的网速很快的话,我也会刷短视频,也会看剧,也会玩游戏。

但是我想明白了一件事:短视频、影视剧、游戏这些东西,它们带给我的焦虑和空虚,比它们带给我的快乐和愉悦要多很多。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听过曾仕强的一个讲座,他说他的3个女儿在上大学之前都没看过电视,因为他的观点是:电视里的东西,全部是胡编乱造的,跟现实严重脱离,甚至价值观都是扭曲的。小孩子看电视,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我当时觉得这个老家伙肯定神经有问题,你这么死板守旧,还想让你的女儿们变得死板守旧。

但是我现在理解了他的用意。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觉醒了,家里要么没有电视,要么有电视也长期不开。当然,文化很低的老年人或者智商还不健全的小朋友,可能会看电视。

因为但凡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应该知道,电视剧里的情节全部是假的,是严重脱离现实的;电视里播报的新闻都是带有严重倾向的(你懂的);而电视里的广告,大部分都卖假药的,要么就是明星的无良代言。

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绝对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曾仕强在40年前就看到了电视的真相,我真佩服他。

另外,我自己判断,今天的短视频、直播和游戏,若干年之后也会被大家抛弃,因为这些玩意全是害人的毒瘤,是焦虑和空虚的源头。

我们从出生到23岁,脑子里已经被灌输很多垃圾思维了,既然成年了,就不要再往脑子里灌屎了,否则永远也无法独立思考。

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不用宽带的理由:

① 太快的网速影响睡眠和健康。

睡前如果盯着屏幕的话,眼睛接受亮光的辐射,大脑也非常活跃,自然就没有睡意,失眠和焦虑自然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不看手机不行吗?比如把手机放在其他房间。

这需要极大的自制力,我的做法是从根源上切断,没有宽带了,自然就不会刷短视频了,也不会看剧了。

② 视频内容弊大于利。

我之前说过很多次短视频的危害,这个玩意伤身又伤脑。

伤身:只要你长期盯着手机或者电脑屏幕,无论什么姿势,对于眼睛、颈椎、腰椎都会造成一定伤害(长期开车也是同理)。

伤脑:刷短视频的人,思考能力会比不刷短视频的人低一大截。因为当信息流向你涌来时,你根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被短视频带动着傻笑、感动或者愤怒即可。

短视频平台99%的内容都是毫无营养的垃圾内容,即使剩下的1%内容,也是偏向性非常强的,它会把你引导进一个狭窄的思维茧房,让你只能接受他们投喂的垃圾信息。

最终就会变成一只又穷又蠢的傻狗。

影视剧也是同理,大部分都严重脱离实际,尤其是2010年以后这片土地上拍摄的影视剧,没有一部能看的,全是假大空。

③ 没有宽带就不会玩游戏了。

我之前说过我偶尔会玩穿越火线,能打到第一名确实很爽,但是爽后一定是空虚。

这种成就感和愉悦感是非常短暂的,而且是不可持续的。

你看那些财务自由的企业家或者名人,他们没有一个天天在家里玩游戏的,说明游戏这个东西还是属于低级趣味。

企业家会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而艺术家会不断创作新的作品,他们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有人说过,这就是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

多巴胺是由刺激带来的,会成瘾,会空虚,而且阈值会越来越高。

而内啡肽是做成某个成就之后,内心感受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且是非常持久的,每每想到就会觉得自己超级幸福和满足。

不光事物如此,连人际关系也如此。有的人带给你的是多巴胺,而有的人带给你的是内啡肽。当然,更多的人际关系还会给你带来负面情绪。

人际关系也需要定期断舍离。

我现在听喜马拉雅FM比较多,有很多大V在上面讲思维或者读书,当然小说、评书之类的资源也特别丰富。

我最近也挺喜欢听收音机的,我发现收音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因为“未知的奖励”是一种特别美好的小惊喜。

健身或者吃饭时,打开收音机,你不知道主持人下一首会放什么老歌,换台时你也不知道会碰到脱口秀还是讲故事,非常有意思。

其实我在小时候就很喜欢听收音机,进入社会后就很少听了,只有在开车的时候才会打开收音机。

直到最近我才又把这个习惯给拾起来。

总之呢,如果你经常陷入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你可以试一下我说的这些小建议,当然你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压方式。

一旦找到了,你就会体验到如释重负的感觉,内心会变得非常轻松和愉悦。

毕竟,内心安宁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无价之宝。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