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从“学英语”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但是走出国门之后,发现仍然很难开口去表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自己的词汇量还不够大?自己的语法还不够好?
都不是,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
① 客观原因:自己开口次数太少。
想要提升口语水平,必须找以英语为母语或者官方语言的外国人练习。
但是跟中国人练习,哪怕对方英语再好,你也很难实现突破。
这里面的原理是这样的:
当你意识到英语是对方的母语时,那么你的心理负担就会变小,你知道随便吐出来几个单词,哪怕有一些错误,对方都能立刻理解你的意思。
所以这时候你反而能大胆地流畅表达。
而当对方的英语水平不好时,沟通就会非常不畅,你自己的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当然,如果对方是德国人、菲律宾人这类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想要提高口语水平,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是:花钱找一个菲律宾外教,让他引导你不断开口说。
当年我备考雅思时就是这样操作的。
② 主观原因:你想让自己达到什么水平,你得先想象自己已经达到了那个水平。
这是一条比较玄的理论,我尝试着给大家剖析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如果你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还可以,就是一直不敢开口说英语,此刻你需要的不是量变,而是质变。
你必须先把自己放到一个“能熟练说英语”的位子上,然后后续的很多事情都能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比如,你直接在某些外语软件上开直播、上麦,直接以一个“说英语的中国人”去面对外国人,那么你的潜意识会帮你搜罗词汇、组织语言。
只要你能硬着头皮搞两次,后面你就再也不会心里打怵了,你也能顺利地跟老外交流了。
就连写作、赚钱这些事情也是同理,我就见过很多人,他们说喜欢写作,不过就是记录生活而已,写着玩,没打算给多少人看,也没打算靠它赚多少钱。
其实这种心态是最不可取的,你如果真的想让自己的写作水平、赚钱水平更上一层楼,你必须把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让大家评判。
最重要的是,你的定位、标签,或者说是身份认同,必须要清晰,你要向大家传达出这样一个姿态:我是一名写手,一名作家,我也靠写作赚钱。
只要你能这样想,这样标榜自己,那么其他的能力,比如随机应变,处理负面信息,收钱……全部都会自然而然地掌握,无师自通。
这是一种非常神奇而且美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