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任何收钱赛道,我们都要进入良性循环》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普通网约车”和“专车”之间的区别。
其实普通网约车想要升级成快车,思路很清晰:
硬件方面:你的车必须整洁、干净,驾驶技术平稳。
软件方面:司机要穿戴整齐,服务态度好。
最重要的,你得听话,你得服从管理,参加各种培训,充分理解“乘客至上”的理念。
这些要求难吗?一点都不难,但是99%的司机都做不到。
你让他们稍微约束一下自己,稍微增加点服务意识,比要了他们命都难受。
就像我在《当孙子,时薪100元》这篇文章里提到的那样,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放低姿态去服务别人。
但是你别忘了,你吃的就是“服务别人”这碗饭。
结果就是,普通的网约车行业越来越卷,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开网约车,钱越来越难挣。
但是专车就不一样了,一个城市的专车数量是有限的,而很多消费者又对服务品质有要求,所以专车司机活得相对要滋润很多。
今天我去理发(国内某个城市),也遇到了同样的分级。
我在地图上搜索“理发店”,并且找了一家评分4.5以上的。
理发店位置有点偏僻,但是面积很大,装修非常好,至少有20个座位(我刚坐下不久,很快店里就挤满了人)。
到了店里一问,男士理发价格是138元,我说可以。
然后就是洗头、理发。
整个过程非常舒适,然后我就问理发师(应该不到30岁):一个街边小店的普通理发师,想要进入这种高档的理发店工作,该怎么操作呢?
毕竟两个群体的收入差了2-3倍。
他跟我说,普通理发师升级的概率不大,因为两个群体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想要进入这种大店工作,最考验的不是技术、不是实力,而是“听话”的能力。
比如,老板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老板让你如何服务客户你就如何服务。
就这么简单。
但是,99%的理发师是不会听话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主意,他们不听任何人的劝告,结果就是,只能在路边小店里30元一次。
很多人都坚信自己是对的,但是摸摸自己的口袋,就什么都清楚了。
以上是理发师的原话。
据我观察,30元一次和138元一次的两家理发店,差距还是很大的。
首先是硬件方面。
高端一点的理发店,躺椅都很舒服,而且水流很舒服,连洗头的动作都像按摩一样,今天洗头时我差点睡着了。
理发师的电推子和剪刀应该也不便宜,刮在头皮上都没什么感觉。
就连吹风机、擦面布都不一样,理发结束后整个头上没有任何头发茬。
其次是软件方面,也就是技术和服务态度。
因为我是短发,头发处理起来非常简单,把两侧用推子直接推上去,上面随便再剪两剪子就行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但是,我看了一下效果,是那种“渐进发型”,不知道什么是渐进发型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
总之呢,我非常满意。
最重要的是,理发师自始至终都不会有任何推销的举动,而且会跟客人走心地聊天,让人觉得不是那么突兀。
但是,街边30元一次的小店能做到这些吗?
绝无可能。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差距巨大,方方面面都会让人不舒服。
我觉得核心还是出在了人身上,那些价格便宜的理发师,很多都是当年初中都没毕业的混子,你指望他们有什么服务意识,不现实。
很多这类理发师,根本听不懂顾客说的话,而且他们也不在乎顾客说什么,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我行我素。
他们不仅不听顾客说的话,他们也不听前辈说的话。
其实,无论在任何行业里,如果你是新人,或者刚刚学成、面临职业选择时,肯定能碰到厉害的前辈,他们绝对能为你指明方向。
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跟着有成果的人,听话照做,在扬名立万、赚到第一桶金之前,先不要强调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见解。
只要你这样做了,用不了两年,收入肯定会大增。
但是,愿意听话的人多吗?凤毛麟角。
就像我在《“感觉”能超越事实本身》这篇文章里写的那样,很多服务行业里的从业者,都处于一种“未经雕琢、未经训练”的状态。
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服务意识,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这类人属于进化不完全的状态,根本听不懂人话,你叫他们原始人也行。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远离这些人,不要跟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交集。
在国内大城市里,剪头发价格在100-200元之间的理发店,其实并不难找,体验比路边小店好太多了。
但是,跟真正的“优质服务”相比,相差也很大。
尤其是跟日本的服务行业相比,这些店铺的服务态度基本也算是停留在“原始人”阶段,差距太大太大。
据我观察,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① 我们的服务业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
举个例子,顾客进店时说一句“欢迎光临”,顾客离店时说一句“谢谢光临”,而且还要面带微笑。
就这3个要求,能筛掉99%的服务业。
你想让他们面带微笑,比让他们去死都难。
冷着脸服务是常态,你花再多的钱,他们都不会笑的。
如果去奢侈品店里消费,弄不好还会被鄙视、被翻白眼。
放眼全球,也仅此一家。
我不知道是文化造成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反正我觉得这是让人十分悲哀的一件事。
就连很多人都看不起的泰国,在服务业方面也能秒杀我们。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我推荐所有从事服务业的朋友,一定要去日本体验一下,感受一下他们的服务意识。
② 店大欺客。
最近几年,经常会出现“经济不景气”“消费降级”的论调。
但是在我看来,消费一直是两极分化的。
举个例子,街边30元一次的理发小店,里面经常是空着多一半,即使有客人,一般也是不在乎发型的男人、大爷和大妈。
而高端的理发店,里面从上午到晚上,一直挤满了人,而且多一半是去染烫、做造型的小姐姐,消费能力超强,动辄就上千块。
但是由于我们的人居消费能力比较低,所以这种“高档场所”并不多,平均几个街区才有一家比较上档次的理发店(即使在北上广深也是如此)。
结果就是,这家理发店里永远挤满了客人,而且外面还有很多人在排号,所以服务态度不可能太好。
他们的潜意识里仍然是:你爱来不来,反正我们永远都不缺客人。
坐飞机也是如此,因为我经常坐头等舱,我发现在所有机场里面,上海机场头等舱服务是最差的,无论是值机还是安检,服务态度都非常差,非常不耐烦。
原因也很简单,上海机场的头等舱队伍,比普通队伍都长,因为有钱人太多了,所以负责头等舱工作的服务人员非常累。
这时候也会形成“店大欺客”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随便进一家店铺都能体验到优质服务”这个阶段呢?
在我看来,想要达到这种水平,那肯定是在“发达”之后,所以人均GDP必须得在3万美元以上(目前我们是1.2万美元)。
到了那个时候(比如今天的日本),每条街上都有一家理发店,而且不分高档低档,最普通的理发价格都在100-200元人民币之间。
最重要的是,服务态度绝对好,让你挑不出毛病来。
最后你会发现,服务态度好的本质,还是因为“客大欺店”。
这时候,高品质的理发店到处都是,里面很少出现满员的情况,所以店员会格外用心为顾客服务。
顾客的姿态是:你如果服务不好,我下次就不来你家了,你的营业额因此就会下降。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良性竞争,每家店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理发店如此,餐厅、机场也是如此,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如此。
我们什么时候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呢?
我相信,快了。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站所有资源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E-mail:630092965@qq.com删除。敬请谅解!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