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什么,能在10年后受益?

现在做什么,能在10年后受益?

之前在《“赚快钱”是穷人的唯一出路》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一个概念:减重、增收这类事情,必须得在短时间内出效果。

如果你打算“慢工出细活”,那么少了即时反馈的刺激,很快你就坚持不下去了。

以上是在“短周期”内迅速成长、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长周期”维度,如何能让自己发生质的改变呢(不是量的改变)?

我拿英语、游泳、开车这3件小事来跟大家举例子。

① 英语

如果你的视野是全世界,是整个地球,那么你至少得让自己的英语水平达到“及格”水平。

而且这件事越早实现越好。

什么水平算是“及格”呢?你并不需要看懂外语资料,跟外国人熟练对话,甚至连菜单你都不需要认识。

因为以上这些东西,你都可以靠翻译软件或者用手比划来完成。

但是有一些关键节点,你如果卡壳的话,那会非常尴尬。

比如,无论你入境任何一个国家,对方的海关工作人员都可能会用英语问你:你打算停留几天?请出示一下回程机票。

再比如,你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对方很可能会用英语问你:需不需要袋子?需不需要小票?

我确实认识几个一点英语都不会的朋友,他们也整天满世界乱飞,一点都不胆怯。

但是我很清楚,当你能认识周边环境的招牌和文字时,当你能听懂周围人在交流什么时,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

你会有很强的归属感、安全感和成就感。

当然,如果你能看懂国外的新闻报道、行业报道、专业论文,那就更好了,你获取信息的渠道会远远超过同龄人。

反之,如果你英语不好,那么以上这些感觉你就都无法体验到了,而人生就是一场场的体验而已。

② 游泳

我学习游泳其实比较晚了,参加工作之后,有了空闲时间、有了闲钱之后才去学的。

会游泳之后,对我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主要是让我多了很多有意思的感受和体验,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我的安全感。

比如,你去热带国家旅行,稍微好一点的酒店都配有泳池,没事的时候去游游泳,整个旅行体验直接拉升。

再比如,偶尔坐船、偶尔潜水的话,会游泳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坐过船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无论这艘船是大还是小,出于安全考虑,都会让每位乘客穿上救生衣,以防遭遇不测,类似于汽车里的安全气囊。

这些充气设备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一旦出现事故,这些设备可能会救了你的命。

游泳也是如此,学会游泳之后,可能一年都游不了几次,但是因为你掌握了这项生存技能,那么以后到了任何一个有水的场合,你的安全感都会比那些不会游泳的人多几分。

会开车也是同理。

③ 开车

我虽然现在不开车了,但是我推荐所有的读者朋友都要有自己的驾照,而且越早考出来越好。

最好是在大学里就把这件事给完成。

很多人在大城市生活,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其实根本没必要开车,但是,会开车跟不会开车的人走在马路上,他们的安全指数、安全感是不一样的。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预判”思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当你在马路的右侧行走,前方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变绿,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大部分人都会左右看一下,没有车辆行驶就会直接往前走。

但是,如果你有驾照,有驾驶经验,你还会向左后方看一下,有没有准备右转的车辆,如果有的话,他很可能不会礼让行人,而是直接加速右转。

你如果直愣愣地往前走,司机虽然也不会撞你,但是急刹车也会吓你一跳。

我在路口上见过不止一次,直行的路人被快速右转的车辆逼停,而且还吓一大跳,然后嘴里还在指责司机:我在走绿灯,你为什么不停车?

路人的潜台词是:我这边是绿灯,该我往前走,你那边是红灯,你就不应该往右走。

我一看就知道这个家伙肯定不会开车。

会开车的人都知道,在很多情况下,右转是不需要等绿灯的。

至于是否礼让行人,那就要看司机的素质了。

据我观察,只有极少数城市的司机会停下来礼让行人,大部分司机在右转时都想把路人逼停。

不光是走路,当你骑自行车、骑电动车时,如果你有汽车的驾驶经验,你的安全系数也会大大提高。

因为你已经拥有了预判能力:前面的汽车、后面的汽车、侧面的汽车发出了什么信号,你都能接收到,从而提前做好准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总之呢,如果你会说英语、会游泳、会开车,那么你看待这个世界会多3个视角,你的体验会更丰富,安全感会更强。

很多技能,早学就比晚学强。

不要觉得35岁学英语已经晚了,如果你今天不学英语,那么5年之后,你会成为一个40岁、仍然不会说英语的中年人,你还会面临同样的犹豫和困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5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