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我在喜马拉雅上重温鲁迅的文集,我发现跟当年上中学时读鲁迅完全不是一个感觉。
因为当年压根就没有什么人生阅历,读鲁迅也只停留在纸面上。
比如《故乡》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
闰土是鲁迅小时候的一个短暂玩伴,特别活泼机灵,脑子里全是有意思的故事。
他经常给鲁迅讲自己是如何下海摸鱼、如何在雪地里罩鸟、如何用钢叉去制服偷西瓜的猹。
鲁迅当时特别羡慕闰土能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童年,一直期待着哪天能跟他一起去体验这些新鲜玩意。
但是,等到几十年之后,鲁迅衣锦还乡,回老家处理老宅事务,再次碰到小时候的玩伴闰土,这时候他已经是6个孩子的爹了。
生活的重担已经把他压垮,他眼中再也没有当年的那股灵气。
鲁迅见到他,想起小时候的情形,依然很兴奋地跟他打招呼:“闰土哥,你来啦”。
但是此时的闰土见到鲁迅之后,脸上同时露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然后恭恭敬敬地吐出了两个字:老爷。
鲁迅听到这种非常“疏远”的称呼之后,也是百感交集,久久说不出话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此时两个人的身份相差悬殊,一个已经是富家的大老爷,一个已经沦为最底层的贫穷工人。
小时候有过那些共同的美好经历又能怎么样呢?
我觉得闰土是个明白人,如果这时候再叫鲁迅的小名“迅哥儿”那才是真正的不妥。
说白了,财富值相差太大的两个人,无论以前多么要好,现在也必须要意识到阶层的差距,必须要用合适的称呼和礼仪。
其实闰土这次赶来与鲁迅相见,目的也很简单,鲁迅准备把老宅卖掉,很多旧家具都要卖掉或者处理掉,闰土就是来拿这些旧家具的。
至于尊严是什么,交情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毕竟自己有6个孩子要养活。
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发达之后就不愿意提携以前的穷朋友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已经混成了“中年闰土”,但是碰到发达的“鲁迅”之后,依然喊他“迅哥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李老板生意做得很大,有一次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当年跟自己特别要好的玩伴小A依然在众人面前喊他的小名“小李子”,但是当年跟自己没什么交情的同学小B却叫他“李总”。
事后,两个人求李老板帮忙的时候,他直接疏远了前者,而选择帮助后者。
很多人会说,这个人不念旧情,有钱之后立刻就变得势利了。
其实真不是这样,人家之所以努力奋斗,就是想摆脱“小李子”的身份和处境,而你又不识好歹地把他一下子打回原形,人家能高兴吗?
小A之所以依然叫他“小李子”,无非就是想跟身边的人表示:我跟他很亲近。
但本质上是通过贬低对方、戳对方的痛处来抬高自己。
要知道,没人喜欢听别人提及自己不光彩的过去。
无论一个人过去多么不如你,只要人家现在起来了,只要你想从他身上获取能量,那我劝你不要总是把过去的交情搬出来说事。
你可以以老朋友、老同学的关系去接近他,但是姿态一定要发生180°的变化,必须要给足对方面子。
只要你这样做了,人家就知道,你是个上道的人,懂得进退,有资源时自然不会忘了你。
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人家自然会关闭大门,从此再也不会跟你相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站所有资源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E-mail:630092965@qq.com删除。敬请谅解!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