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学习知识的方式一般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被动接受知识
社会上90%的打工者处于这个层级。他们在中学时被迫学习数理化史地生,掌握应试技巧。大学时,他们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大多泛泛,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进入职场后,他们会学习工作所需的技能,并不断优化。由于每天加班,业余时间无暇思考职业规划,也没有精力学习新知识或技能。
这种方式导致他们陷入内卷。如今,无论是开饭馆、咖啡厅、书店,还是开工厂生产日用品或电子产品,利润都很低,亏损的概率很大。因为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市场被巨头垄断。即使营销再好,也难以脱颖而出。同理,知识和技能也已过剩。你可能会找到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但嫌少的话,会发现比你便宜且技术更好的人比比皆是。于是你接下这份工作,心想要学习匠人精神,深耕5年后月薪涨到15000元,但还是不开心。上有老下有小,这点钱不够花。此时再学新东西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工作忙碌,早已丢弃了学习新知识的习惯。于是只能继续在这个拥挤的赛道内卷下去。
第二个层级:主动学习知识
我是学石油化工的,但在大学时就开始接触自媒体。大三时(2012年前后),我读了一本叫《管道的故事》的书,同时接触到了新浪微博、YouTube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当时我意识到,通过社交媒体的粉丝可以赚钱。于是自学英语,看美剧和YouTube视频,学会了压制字幕、使用PS处理图片、使用PR剪辑视频。这些技能让我迅速发展了新浪微博,毕业后两三年内,又把公众号、知乎等平台做起来了,全网粉丝有几十万,收入远超同龄人。
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至关重要,它为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让我在风口时迅速抓住机会。因此,如果你想主动吸收知识,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现金流稳定。然后尝试新的可能性,如自媒体、写作、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热门项目。思考自己的特长,学习运营这些项目的知识,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大佬的付费社群。一旦开始这样思考,下班后你会沉下心来,解锁新技能,开发新的收入途径。
第三个层级:主动提升思维
大学毕业后,我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有次参加了《富爸爸现金流游戏》,然后阅读了《富爸爸》系列书籍,意识到我不仅可以做打工者,还可以做自由职业者、老板或投资人。要成为某个层级的角色,需要掌握跨越到那个层级的知识,并学会相应的思考方式。于是我在YouTube上看了罗伯特·清崎的视频和访谈,关注了很多创业博主,很快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大约在2016年前后)。
这个过程中我的收入飞快增长,粉丝和客户也越来越多。2017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组建了团队,从此成为“老板”。我的思考方式也随之改变。自由职业者和打工者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自由职业者没有同事和上级,非常自由,但挑战也大:客户得自己找,产品和服务得自己提供,每个环节都得自己完成。这对个人的自制力和统筹规划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如果能突破这些瓶颈,以后就不用再打工了,甚至每周工作3天,生活会比同龄人更舒适。反之,就会被打回原形,继续996为老板打工。老板还需要有管理团队的能力,这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另一套思维体系。有的员工特立独行,有的上下跳动,有的磨洋工,有的喜欢闹事。总之,从打工者到自由职业者再到老板,每升一个层级,你会发现现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都太落后、太狭窄。
怎么办?学习。听MBA课程,看专业书籍,参加大佬的社群,最重要的是亲自实践。注册公司,租办公室,发招聘广告,从此开始实战。无论好坏,都是宝贵经验。跳到更高层级后,你会发现思维方式大不一样。举例来说,成为老板或生意人后,你的道德底线没那么高了。没钱可以借,敌人成为朋友,对手可以买通,朋友可以利用,资源可以整合。这些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知识。
如果想让思维方式更先进,有两个建议:第一,比你收入高很多的人发表见解时,不要轻易否定,要多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眼界太窄、格局太小。第二,努力提高收入,增加收入途径。收入途径增加,自制力、注意力、思维、认知自然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质决定意识。
最后,我想再说一下知识和思维的区别。知识是死的,思维是活的。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只能让我们养家糊口,做个996的社畜。这些知识是别人嚼碎吐出来的,没什么营养,顶多让我们饿不死,不会变得更健康、强壮。而思维不同,思维是事物背后的运行逻辑,先进的思维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过上优越的生活。比如看到一片牛排,就能知道牧场养殖情况、牛排制作流程和营销手段。
我知道“打工者-自由职业者-老板-投资人”这个层级理论,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这些理论可以为我所用。我可以根据这些理论去实践,成为时间自由的小老板;而张三看了这些理论,成为疲于奔命的大老板;李四看了这些理论,成为职业投资人。我可以写文章剖析这些思维,衍生出很多文章,大家看了后会觉得有道理,愿意付费。思维有这么大威力,因为知识是死的,而思维是活的。优秀的思维能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思想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