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被廉价的快感侵蚀
如果你做一件事只是为了获得快感,那么大概率会有两个结局:
① 自己越来越上瘾,不做那件事会很痛苦,只能不断重复那件事(多半会糟蹋自己的身体)。
② 快感阈值会越来越高,只能不断加大剂量。同时,对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都会失去兴趣,活得很痛苦。
其实,快感不等于幸福,放纵的终点只有空虚与痛苦。
- 每一个通透的人都经历过巨大的思想转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重要阶段:
① 感情和道德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使他人幸福);
② 面目可憎(明白人类自私的本性之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③ 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起100%的责任)。
- “满足”才是忠诚的大前提
这条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雇佣关系、男女关系、亲子关系……都是相通的。
你如果不能满足对方,就很难要求对方忠诚。
反过来讲,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别人心甘情愿听你的话,那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
- 男人的才华必须要变现
男人的才华如果无法变现,时间久了,女人会生厌,进而视为无物,毫无价值。
所以,男人没必要学习什么弹钢琴、写诗、弹吉他唱歌之类的“才华”,除非你能让这些才华变现。
否则,即使你能吸引女人前来,日子久了,女人看穿了你这些“才华”并不能变现,新鲜感一过,你就一文不值,人家就不跟你玩了。
- 永远不要指望父母会道歉
对于大多数接受毒瘤文化教育的父母来说,道歉就是认错,认错就丧失了权威,丧失权威就丧失了权力,以后就无法压制你了。
和这种父母相处的关键是:不期待。
不期待父母理解自己,不期待父母认可自己,更不期待父母会向自己道歉。
只要没有期待,父母无论怎样折腾,你也会岿然不动,内心毫无波澜。
- 底层出身的孩子一般都“晚熟”
大多数底层出身的孩子,往往在35岁以后才能明白社会的真相、人性的真相,甚至有些人到了40多岁还稀里糊涂的。
但此时想要做出改变,已经极难了,因为这时候你正是家庭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绑满了枷锁。
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在25岁就已经通透了。那是一种传承,是几代人浇灌出来的智慧。
最后你会发现,人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的浪费,而是时间的浪费。努力奋斗了半生,发现自己走的路是错的。
- 不要把需求憋在心里
只要你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你不妨大胆提出来。
善良的人、爱你的人、认同你的人,不会因为你提出合情合理的需求,而对你产生意见和矛盾。
反之,如果你的要求明明合情合理,但对方就是不接受、不认可、不妥协、不成全,甚至还因此而怪罪你。
这时候,你就明白,你该跟ta散伙了,因为ta太坏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提要求,不敢说真话,不敢主张自己的诉求,其实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
勇敢一点,结果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当他的命运在这个因果关系中流转的时候,你做再多的干预,也很难让他改变。
当一个人固执己见时,实际上就陷入了“我执”,但如果你一直想改变他的想法,那么你也陷入了“我执”。
比如,当你看穿了某个人的问题所在,你就想要说服他,一次说不通就反复说,但是你要知道,人的认知是分层的。
当认知不对等时,争辩本来就是鸡同鸭讲,点拨也成了对牛弹琴。
圣母心泛滥其实很要命,你以为你能拯救别人,最后换来的结果通常是“费力不讨好”。
- 一定不要无条件帮助别人
无论你帮了他多少,只要你有一次不帮,那么你前面所有的好就会被全部否定。
你对别人有价值,本身是一件好事,你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价值,但不能主动去付出自己的价值。
反之,要让别人来请求你的帮助,你要让对方知道你的帮助是有代价的,只有这样你的价值才能成立。
-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想赢,另一种人只想赢得辩论。
所以,就算有人故意找你吵架,你也应该掂量一下跟他吵架的代价。
成年人不要争对错,更不要觉得发泄了情绪就是争一口气。
只有争到了实际利益,才算真正的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