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赚钱的3大趋势2大机会

当前环境,赚钱的3大趋势2大机会

不管哪个时代,“钱少如何搞钱,钱多如何投资”都是个人最为关键的财务问题。
要搞清这个问题,就要摸清面临的大环境趋势。
麦肯锡有个《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报告,其调查分析后下出一个结论:“当前消费增长预期谨慎,短期内依然储蓄为王,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
显而易见,当今的大环境依旧严峻;
以本观末,你要深窥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会相信:
机会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被转移;财富不会永久被消散,只会被搬运;消费不会持续被遏制,只会被分化。
对于赚钱投资,有些东西是能不碰就不碰,要碰就要有技巧的切入。

1、消费是如何在降级?
你看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0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
是的,消费总额并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
但是你去看微观市场就会发现榴莲、牛肉都降价了,大米、苹果却价格稳定,会发现消费真的降级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消费降级只是一部分人的降级。
调查数据就显示一二线的银发族、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就有大量的储蓄,他们具备旺盛的消费力,并对未来很乐观。
所以为什么这两年中老年旅游的业务声量会应声而起,也知道为什么烟酒、家用电器和家具、消费类电子在其对应的市场能获得预期增速。
最苦的是一二线三四十岁的新中产,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管理好老人的健康,又不想穷孩子的教育。
大环境不好他们又担心失业,怎么办,那就不要乱花钱了。
他们对食品、饮料、服饰等物质上需求保持克制,却在解压类消费上释放出更高需求,比如外出旅行和文化娱乐上,哪怕是穷游也在所不辞。
有人说:你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和朝气蓬勃的老年人。
消费降级有点落寞,但并不悲哀;它让生意越来越难做,但并不是没有机会。

2、增量市场在哪里
赚钱的机会就往往在哪里,因为一开始这个赛道并不拥挤。
但你放眼去看,似乎并感受不到宏观的增量市场。
你知道近期的楼市、股市、消费市场都有一定收窄,新起的新能源、风电、AI技术也受到国外市场的挤压,哪里还有增量市场?
怎么办?
你要平稳地赚钱,就要在存量市场中找细分,并且深挖群体需求。
比如服饰行业整体消费表现一般,但追求“自然”和“松弛感”的自然系穿搭热度却高涨。
2024年上半年,和“服饰穿搭”相关的种草笔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0%以上,网上互动声量也高达千万量级。
人们压力越大,越追求本我,越追求自然松弛感。
比如美妆行业整体表现疲软,但2024年上半年,和“美妆个护”相关的种草笔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4%,人们对妆容的“快速”“神器”“工具”“技巧”的需求增长更是高达230%。
很多年轻消费者,已经不止看“功效”,还更开始关注功能背后的便利和快捷,生活越高效,节奏越快,让她们花在妆容上的时间越少。
再说说家具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和“家居家装”相关的种草笔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5%以上。
其中“我的养花日常”、“绿植”等话题浏览量均超过1亿。
人们越来越关注全屋定制,他们避免同质化,并只对彻底满足自己需求的方案买单。
要持续赚钱就要深入挖掘所在行业的个人需求,要满足他们最直接的需要,因为增量市场往往就藏在他们那个真正的自我里面。

3、楼市什么时候抄底
依旧是今年讨论最大的话题,有很多读者也常在后台和我谈及这个问题。
房子的涨,来源于大部分人用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去接了盘。
当大家再也没有“不上车就上不了车了”的感觉,房子的购买量就必定会减少。
而房子是有使用寿命的,不涨就会有损耗,就要支付持有成本,随着学历的继续贬值,终究会带来户口的贬值,最终会带来学区房的贬值。
即使是北上广,最大的需求群体依然是当地未购房的刚需,如果他们的收入赢不赢房价,房价就很难来。
那什么时候可以抄底呢?
房价取决于这个城市本身的支付能力,当人们处在消费降级的边缘,你指望房子涨是不可能的。
只有经济上打通了全民级优势产业的出现,宏观的就业率开始恢复,收入开始上涨,那房产就到底了,你要在北上广有多少就可以抄多少。
当寒冬消退,想抄底就有的是机会,但肯定不是现在。
当今环境,赚钱的趋势永远在收窄、在变、在分化,你要抓住发财的机遇,要么就很专业,要么就学会等待,仅此而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9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