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那时候我就发现自己的想法跟很多同龄人都不一样。
比如,他们关注奥运会,关注金牌数量,关注奥运冠军,我自己实在提不起兴趣。
我真心觉得,如果我要是关注这些玩意,我就成了一条纯傻狗。因为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虽然也很喜欢打乒乓球,但是我真的看不了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一分钟都看不下去,否则我会恶心得吃不下饭。
我当时也不知道原因,但是我现在知道了,跟我无关的事情,我连一秒钟的注意力都不想浪费。况且,我一直相信,任何大型的体育赛事都是嗑药+内定+赞助,都是商业利益在驱动,非常无聊。
至于它们包装出来的“励志故事”,我更是觉得恶心,反胃。我觉得让一个孩子从小就接受非人的训练,就赌ta将来能获得冠军,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反人类。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印度,每诞生1个奥运会冠军,就会伴随着9999个接受了非人训练、全身病痛、心理压力巨大、由于药物导致内分泌失调、但是没有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这种事情真的值得骄傲吗?反正我不觉得。
但是有的国家就不这样操作,人家参赛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业余选手,有司机,有厨师,有裁缝,很少有从小就经历变态培养的。
今年去印度,我还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印度培养一个奥运冠军,至少要花费1000万美元。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这些钱最终是由谁来买单吗?答案我不说,大家自己猜。
还有就是,你知道那些奖金最终流向了哪里吗?是US,还是UK?这取决于他们把孩子生在了哪里,把豪宅买在了哪里。
讽刺的是,那些真正的买单者,获得不了一丁点的回报,但是他们还很骄傲,属于那种“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冤大头。在印度,这样的人至少有几亿个。
上次在孟买机场里我听到两个打工人在聊天,把我给听乐了。
从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来看,月薪应该不超过6000元,但是他们谈论的内容却非常“高大上”。
他们先是讨论这次巴黎奥运会的“嗑药”情况,痛批US玩花招。
然后就开始聊全红蝉,其中一个说全红蝉是自己的老乡,而且脸上一脸骄傲。聊完奥运会,他们开始吹嘘各自的老板。
一个说他们的老板平时开玛莎拉蒂,另一个说他们老板的车子是保时捷。
一个说他们的老板有保镖,另一个说他们的老板不仅有保镖,还是个特别漂亮的女保镖。
一个说他们的老板和区长关系很好,另一个说他们的老板和市长是好朋友。……
总之呢,他们竟然为“谁的老板更有钱”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这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大佬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一名小弟说:“好好干,年底我给你娶一个漂亮的嫂子”。
小弟听完之后,干劲十足,拉磨的步伐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