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但凡是有点成功的,似乎都得30往上,这是普通人心中对成功者的刻板印象
在很多人心里,钱这东西很难赚,需要摸爬滚打,至少也得5-10年才能有点积累
所以搞到最后,三四十岁是标配,年轻人都不入流,小年轻除吃喝玩乐就只剩幼稚,这也是刻板印象
为什么总是要到那个年龄才开窍?
因为人的积累,就是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人这辈子经历的事情是固定的,很多命中注定的大事逃不开,这些大事中藏着大领悟
一个人这辈子如果不主动的去加速进程,按部就班的生活,悟性好的也得30多岁,悟性差的,更慢
所以时间,是一个人的资历,也是资本
如果你觉得我上面说的是对的,那你开窍就真的很难
因为现实根本不是你想的这样,该换换脑子了
我在自媒体领域见过太多年纪轻轻的有钱人,如雨后春笋,他们不仅年轻,而且懂的特别多,做事做的也好
这就根本不符合上面的规律,开窍提前发生了
有的人说是悟性好,悟性好是不是原因?当然是,但更关键的是你愿不愿去相信别人说的话,愿不愿意去悟别人告诉你的东西
你能放下内心执拗,去听别人说的话吗?
这就是你自己的事,跟开窍本身完全无关,跟你自己的修行有关
如果你能放下执拗,在你放下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要撞了南墙才回头
你都撞了南墙,意味着这辈子已经失去了很多,再回头,就不是当初那么简单可以改变的了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执拗,所以我数学成绩不好
因为数学,或者说物理,它们出题目的时候,总是假设某些条件成立,然后才能形成那个问题
我就很看不起,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条件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也根本不存在,凭什么要我解决这种一辈子都遇不上的问题,堪称过家家,学而无用也
后来我才明白,题目只是个幌子
以题目做幌子,解题得出一个分数,来决定你的未来,才是真实目的
如果你要纠结那些题目对现实能有什么帮助,那就太幼稚了
所以我高考数学只考了五十不到
读书年代数学好的人不少,但后来混得好的人不多,因为读书时候做题不需要刨根问底问清为什么,但生活处处都要刨根问底去问个为什么
从前问题都在试卷上,跟自己无关,现在发现问题都在自己身上,跟别人无关
这就是成熟转变
所以明知一句话有道理,咱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就去听呢?为什么还要去问为什么它是对的?
你认为它不对,因为你的思考逻辑和它不同,既然不同,就不要再硬想,放下你的整个逻辑,去拥抱那个对的道理就可以了
真理都是现实逻辑,而你脑海里的都是主观逻辑
让一个人承认自己原来的想法是错的有多难,对执拗的人来说,比杀了他还难
执拗的人,觉得自己是对的,结果现实啪啪打脸后才认栽,甚至抵死不认
执拗的人总想靠自己的实践去证明所有对错,证出来了才肯去认同,这其实是对的
可你这辈子真没那么多时间去证天证地证自己,生活还要不要过了?
人自己经历的道理固然宝贵,但人生比的不是谁吃的苦多,而是谁能把事情做好,所以不要撞南墙才回头
听劝乃大智慧也
强者的话,可直接采纳
尽管听上去很不舒服,但这并不代表它是错的,之所以觉得刺耳,是因为你的心太过玻璃
言语都能让你恼怒,那么现实不得让你发疯?
打碎你的玻璃心,换成坚硬的钢铁,去听强者说的一切话
很多人包括我,说的话不一定就全对,但在我这个思维逻辑里,至少还是能成事的,精华大于糟粕,至少能出结果,这就够了
一定要遇到圆满真理才肯去听,那你一辈子都等不到,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圆满,先迈出去,慢慢的去修正自己
我到如今,不听劝的时候从来都是失败,听劝之后则开始慢慢成功
我听的劝,不是劝你别做这别做那,而是劝你要如何去做某件事,用某个方法去做,听强者的指导
有的人要花十几年才开窍,我说白了,开窍这个东西只在一念之间,为什么需要十几年做铺垫,还不是因为你之前太幼稚,花了十几年,制造了很懂遗憾,然后疲软了,才肯去接受一些道理
敢于接受别人的道理,跟悟性有个毛关系
你过的差,那就跟过得好的人学,就这么简单一句话,搞的太复杂是你心魔太重,枷锁太多,而不是开窍本身很难
如果你愿意听我说的话,我过往两百七十多篇文章,55万字,够你顿悟的,不需要再找别家,不需要一分钱,只需要一颗虔诚且充满斗志的心
人只需要吃一次苦
那就是吃自己能力不足的苦,吃完这次苦之后,深深的明白自己的弱小,正因为弱小,人生才派生出那么多其他苦难
所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人生其他的苦难,不过泡影,可不吃,可选择规避
而吃这一次的苦,并不需要你经历多大的事,不需要生老病死或者时代变革,更不需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岁月积淀
只需要你敏感一点,从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不要放过每一个小问题,去面对,就能明白背后的真正原因,我正是在生活的转念之间得到一次又一次顿悟
强者总是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生活的本质就是你的强弱
你强,其它一切都不是问题,你弱,事事都成了问题
所以啥事都得分人,人比人也能气死人
言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