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土地上,想要过得好,必须成为收割者!

在特定土地上,想要过得好,必须成为收割者!

我之前就说过,在某些特定的土地上,只要你做个普通人,或者底层人,那么将会是一辈子痛苦的存在。‍‍‍‍‍‍‍‍‍‍‍‍‍‍‍‍‍‍

而且普通人,底层人,基本都是消费者,一辈子的消费者。‍

跟收割者无缘。

也就是说,只要你做消费者,做花费的一方、做消耗的一方,做听话的一方,做被收割者,不考虑做收割者的话,那么你一辈子都不会过得好。

很简单,我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首先就是普通人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现在的时代,人接触信息,无外乎就是从手机上的各种APP上得到的。‍

而那些APP基本都是收割者散发出去的,比如,他们会按照符合人性的七个方面,来创造让人上瘾的八卦新闻、视频、短剧、娱乐,很多APP、网站都在影响着大众的脑子和身体。‍

他们的宗旨是得到你的注意力,得到你的时间,来完成他们的收割,最终获取金钱。‍‍‍‍‍

至于真相是真是假,不重要,只要按照人性的标准来创作、你深陷其中就可以了。‍‍‍‍‍‍

而你作为消费者,被收割者,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于是,不管是情绪也好,时间精力也好,思想观点也好,都被不断地冲刷。‍‍‍‍‍‍‍‍

长此以往,你就变成了不正常的人,变成了一个消耗自己的人。‍

所以一定要少刷手机,因为你支持的、你反对的、你喜欢的、你讨厌的……你在手机上看到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地收割你。

分享哥给出的建议就是每周必须给自己一到两天的时间,把手机完全隔离掉。

有人说了,我不看八卦新闻,也不看纯娱乐视频,我只是偶尔休息放松的时候看看那些文学影视作品,只想偶尔刷刷剧,让自己放松一下。‍‍‍‍‍‍‍‍‍‍

其实呢,观看那些虚构类的文学影视作品,实际上就是在选择错误样本训练大脑。

比如,你喜欢看那些主角“以少胜多、生还概率极小,但是成功生还的例子”,这些主角都是幸存者。

那么你看多了就会产生完全扭曲的比例感,这其实是会把人变蠢的。

再比如:韩剧对女性认知扭曲的效果和黄片对男性认知扭曲的效果类似,让受众产生大量错误的期待。 

而你就算得到了这种剧情的体验,也只是提高了自己的多巴胺阈值,在生活中试图不断地重复,但这几乎不可能,最终的结果只是让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

所以,只要一些信息不能够对自己的大脑产生帮助,而且偏离客观规律,那么这些信息就一定是有害的。‍‍‍

哪怕看起来“人畜无害”,也是有害的。

因为它们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

那些创建八卦新闻、娱乐视频、影视作品的人都是收割者,收割完大众之后,就去享乐了。‍‍‍‍‍‍

而大众吸收了那些信息后,就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了。‍‍‍‍‍

另外,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出男女最热话题:男女对立。‍‍‍

很多女权大V、男权大V,不断地在互联网上发声,发表着自己所处的观点,以此来吸引大部分人,然后再收割大众。‍‍‍

他们其实活得很通透,有的人绝对不是坚定的女权主义者,或者是男权主义者。‍‍‍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一切只是生意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而什么样的人会认真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那些在评论区,那些吵得热火朝天的傻屌大众才会认真。‍

于是,那些傻屌,觉得异性都是坏人,都是垃圾,久而久之,自己厌男、厌女的情节开始产生。‍

于是,只能一直单身,而一直单身,就又会空虚寂寞冷,于是,他们就会把自己的钱花出去,以求安慰自己那可怜的精神。‍‍‍‍‍

而把钱花出去,就会达到某些人的目的,他们希望这些人一辈子花钱,一辈子活在假象当中。‍‍‍‍‍‍‍‍‍‍‍‍‍

他们从来不会有什么立场,不管你是否相信女权男权,也不管你以后会如何,只要你现在相信我,然后给我交钱就行了。‍‍‍‍‍‍‍‍‍‍‍

他们是真正的收割者,就是收割那些没有脑子的蠢货。‍‍‍‍‍

女权大V、男权大V专注的是什么呢?

他们专注的是把自己的自媒体弄好,圈更多的钱,他们不会厌男也不会厌女,因为有钱后遇到的都是可爱的人,这就是现实。

每一个所谓共同体中,优秀的人、拿到利益的人,都会背叛他们中最广大的中下层群体。

所以真正牛逼的人都没有立场,都是生意。

那些蠢货还在为男女利益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殊不知,那些收割者在背地里暗自发笑。‍‍‍‍‍‍‍

再说一个方面,就是书籍。

我们想要进步,或许书籍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但是,你要知道的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即使作者想要写出来,出版社也不会同意的。‍‍‍‍‍‍‍‍‍‍‍‍‍‍‍‍‍‍‍‍‍‍‍

也就是说,出版过后的知识,只只是迎合大众所能接受的知识,至于大众所能接受的知识,是否真的对我们有用,是要打个问号的。

再换句话说,书本只能传达可以传达的东⻄,显性的知识,而隐性的知识,作者是写不上去的。

我不能说的太直接,大家懂就行。

而且,大多数书籍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增加作者的影响力、知名度,或者是为了赚钱。‍‍‍‍‍‍‍

本质上也是收割者。

你作为消费者,被忽忽悠悠的买了某本书,然后一放就放一年,书本上都沾灰了,也没有看进去两页,更不要说这本书究竟能否给我们带来帮助了。‍‍‍‍‍‍‍‍‍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点,就是旅游。‍‍‍‍

所有地方的景区运营者,可以说都是收割者,他们不断地宣传,多么的美丽,一生必去xxx。‍‍‍‍‍‍‍‍‍‍‍‍‍‍

于是,乌央乌央的人就被吸引去了各个景点,景区运营者赚得盆满钵满。‍

多见识一些东西固然可以,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景区运营者是商家,而旅游者是消费者,再加上某些土地上的消费者非常多,服务非常xxx,就会导致,人多、服务不好,那么就毫无体验可言了。‍‍‍‍‍‍‍‍‍‍

如果再加上特定的时间(节假日,周六天),那体验感就是冰点。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生意,本质上都是让你作为消费者花钱的。‍‍‍‍‍‍‍‍‍‍‍‍‍‍‍‍‍‍‍‍‍‍‍‍‍‍‍‍‍‍

而消费的多了,其实内心就会空虚。‍

包括旅游也不例外。‍‍‍

只有不断地创造、建立事业,成为收割者,内心才会被填满,内心才是丰盈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