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高考报志愿的时期,也是大学生毕业季。网上有很多人在聊这些话题,还有很多,大√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
我在《城市、院校、专业都不重要》这篇文章里提了一个观点: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30 岁甚至40 岁之前能否过得幸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父母是否有钱。
跟你选了什么城市、什么院校、什么专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父母很有钱,那么专业你可以闭眼选,喜欢什么就报什么,喜欢哪个城市就去哪个城市、
反之,如果你的父母没钱,而你又非常有抱负,那么你也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已的直觉。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走那条人满为患的内卷之路。
1、永远不要在意穷人的意见。
如果真的想要咨询别人的意见,尽量咨询有钱人,有成果的人。至于穷亲戚、穷朋友、穷网友的意见,要尽早屏蔽。
我之前就说过一个残酷的观点:底层出身的孩子,尽量把除父母之外的一切亲戚都隔绝掉,尽量做到永世不见。
因为见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反而有很多恶果。比如他们恶心的言论,你每每想到就会反胃。
穷鬼和猪的意见,一个字都不要听。一方面,如果你是穷鬼,那么愿意跟你交流的亲戚也一定是穷鬼亲戚,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只会强化你的贫穷。
另一方面,穷人一般不希望见到身边的人发达。所以,他们对那些有发达苗条的人,要么打压,要么讽,要么敌意下伴子。
2、不要理财听专家的话。
我也在玩基金,软件上经常弹单出“您近期波动较大,点此获取专家的建议”这种鬼消息。我不用点,我就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专家最喜欢说这两类内容:一是分析大环境,嘴里最喜欢说“美元、加息、防水、货币宽松”这类鬼话。二是分析技术,嘴里最喜欢说“财报、净值、市盈率、K线”这类鬼话。
你如果信了他们的鬼话,并且开始钻研、学习,那么恭喜你,你这辈子都很难翻身了。
喜欢到处学习“专业知识”的散户,成长路径一般是这样的:每年都要在专家的忽悠下,买卖一些股票,把业余时间全部花在这上面。10 年过去了,一定是亏损大于收益(每个散户都逃不开这个命运),而且家里人看你都来气:你这个活废物,大把业余时间都花在研究股票上了,就是不挣钱,摊上你这个人,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当然,“专家”一般也做不长,用不了几年那些专家一般就会出现两个结局:要么卷钱,跑路、销声迹了;要么自杀了。
不过话说回来,手里有闲钱的话,肯定是要理的。怎么理?你必须有自己的逻辑。这个逻辑是怎么形成的?在赚钱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读书、跟专家学来的,一般来说,年赚100万的人,比年赚10万的人,理财能力也要高10倍。普通打工者就不要理财了,否则要么理少了,要么理没了,不会有第3 种结果,